讓我們把硬盤理解為一張紙,一塊新硬盤就是張剛剛出廠還沒經過任何加工的原始整張紙,硬盤的分區、格式化的實際上就和用這張紙造一個筆記本是一個道理。分區:一整張新紙肯定不能用來作筆記本了,必須先把他進行切割,我們常說的紙張大小8開16開就是將一張整紙切割成小塊的數量,分區就是將硬盤進行這樣的分割,當然他只是邏輯上的分割,可不是真正被切割成幾塊了分區的。“主分區”(引導分區)和邏輯分區,一個筆記本,應該有封面和內芯,硬盤分區也一樣,要有作為“封面”安裝引導系統的分區,我們稱之一為主分區,一般就是我們的C盤。那么他的邏輯分區就是筆記本的內芯了,一般就是我們的c、d、e。另外,硬盤分區還要指定一個活動引導分區,這是什么概念呢?一個筆記本僅僅只有一個封面嗎?不一定,有的會有幾層封面,有時候第二層是一幅畫之類的,硬盤也一樣,會有人給他分出幾個引導分區,但我們每次其從計算機,只能從一個引導系統啟動,那么到底哪一個作為“第一封面”呢這就需要你指定哪個引導分區是活動的了。 高級格式化:本子切割好確定了封面以后就要進行格路印刷了,這樣,才能按照一格一行的書寫問題,對硬盤來說這印刷文字格的步驟就是格式化了。筆記本的文字格有多種多樣的,硬盤也一樣,我們現在常用的Win系統下有三種分區模式16位FAT分區、32位FAT分區和NTFS分區,第一種是DOS和95時代的格式化模式,第二種是現在常用的,第四種比較復雜,是一種帶有用戶識別的分區格式,也就是我,你在這種分區上建立的“私人文件”,只有你的賬戶能夠訪問,現在一般較大的硬盤和win2000以上的系統分區使用這樣的模式。 低級格式化:如果硬盤出了問題,嚴重影響讀寫怎么辦?就像筆記本泡了水就沒法再用了,硬盤低級格式化的概念相當于將筆記本打成紙漿重新造紙從而修復錯誤,這樣的操作對于硬盤來說損傷是相當大的,按照普遍的說法,每塊硬盤最多可經得起4次低級格式化就會徹底報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