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各有道理。如果看一下中國自主品牌在各細分市場的冠軍,會有一些規律。
suv和皮卡老大是長城,轎車和豪華車老大是吉利,mpv和微面老大是五菱。他們都“發現”了藍海,在競爭1.0時代抓住了機遇。在紅海遍地的2.0時代,要想稱王必須得“創造”藍海。
亨利.說:在推出t型車之前,如果你去問消費者想要什么車?他們一定會說,一輛更快的馬車。
所以,對消費者需求深刻的洞察、對市場趨勢精準的預判,格外重要。
1得三四線者得銷量,年輕人是關鍵
總裁安聰慧說:只有中國自己的品牌才最了解國人的需求。一些咨詢界人士也持類似觀點。
auto foresight咨詢公司創始人張豫認為:中國大到可以與整個歐洲相提并論,市場多樣性決定了三四線市場的消費者在品牌認知、消費需求、預算水平上與一二線有巨大差異。如果不了解這種差異,肯定很難玩轉中國市場。
ipsos咨詢公司總監葉盛認為:盡管有一些市場層級上的巨大差異,但同為國人,在一些人性本質需求上,比如外觀、性價比、空間,仍有極大共性。只是對于三四五線市場來說,要滿足這種共性挑戰要大的多。
“因為你要把那么多需求裝進那么小的預算中,不是誰都能做到。”葉盛補充說,“這方面,上汽通用五菱是一個不錯的樣本。”
葉盛提到的上汽通用五菱,偏居中國西南的柳州,一個標準三線城市。它深知三四五線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并以一款五菱之光一炮而紅,被譽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款車”。和通用合作后,新創的乘用車品牌寶駿,同樣繼承了這種深刻洞察力。
suv開始火熱,寶駿推出了560;想要更年輕的?那給你510;三四線消費者家庭成員多,于是推出mpv車型730;想兼顧貨物運輸需求?有五菱宏光s。喜歡轎車?大一點的有630、610,小一點的有310,三廂兩廂都有。
直到有一天,上汽通用五菱發現目標市場的90后們對車型的需求更多了。與此同時,市場上推出的各類跨界車有了漸火的趨勢。“城會玩”對應的是“鄉話多”,但在上汽通用五菱這里的解讀是“想法多”。三四線城市的年輕人一樣有對時尚、個性的追求,同時還得兼顧實用性的剛需。
既然你城里人可以跨兩三個界,我寶駿可以給客戶跨三四個界。你要贏得消費者的心,必須超越他們的預期。
2寶駿310w帶來一個新物種:mpw
在310w之前,跨界車以合資與進口車為主,一般跨兩個界。也有能跨兩三個界的,如:,跨了兩廂轎車和mpv,高底盤大視野又沾一點suv的邊兒。同樣跨了兩廂轎車和mpv,但用更低的底盤和更流線的車身沾了一點跑車的邊兒。mini clubman跨了兩廂轎車和mpv,但又有wagon的味道。
310w車頭與兩廂轎車310幾乎一致,像一部轎車一樣簡約時尚。區別來自軸距、車長以及尾部造型和內部空間
310w車身和時尚小型mpv相仿,身材修長,兼具流線感和空間感。不同是,310w的尾部明顯更加壯碩,裝載能力更強,同時整車體量也大了一圈
310w的尾部又有典型的wagon特征,與v90 cross country有一些神似。高翹壯碩的尾部,喻示出色的裝載能力和較好的通過性
310w的側身比轎跑還要有沖擊性,車頭修長下沉,a柱平緩車窗狹長,肩線和腰線更鮮明,且更具有俯沖性,特別是下腰線有一種強烈動感。說像跑車可能夸張,但放在一款5萬左右的平民家用車上,稱得上驚艷
310w一下跨了三四個界:它像310一樣猛一看是一部兩廂轎車;但它的大空間與7座配置又跟mpv的730相仿,同時壯實的尾部又是標準的wagon形態。最后,從引擎到車尾的線條以及一條深刻的腰線又有一點兒轎跑的感覺。你可以說它是四不像,但車聚君覺得更像是一個新物種。
如果要取名字,可以叫mpw——muti-purpose wagon,即一款多用途大空間的旅行車。它集成了轎車的靈活性與舒適性、mpv的大空間與多組合、wagon的高通過性和良好視野,外觀上又帶一點點轎跑的浪漫色彩。
310w像寶駿新出的一篇散文:形散神不散。看上去什么都像,但核心的造車價值觀沒有變:給三四線年輕人造一款既實用又體面、既買得起又有一點小個性的車。
這個市場需求理念上是存在的。三四線的年輕人和一二線一樣,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們也有追求個性的suv夢、有跑車夢,也有照顧家庭的mpv與轎車的傳統需要,同時預算還不能高,最好是越便宜越好,樣子當然還要好看。
310w不但沒有這種抄襲的尷尬感,而且空間足夠大、功能足夠多,還有點小個性,價格還很便宜。何樂而不為?
3為什么三四線年輕人也需要跨界?
一二線的市場特征是以增購為主,不少家庭有兩部甚至多部汽車。他們講求專車專用,各司其職。
比如一個富裕的上海家庭,男主人可以日常開奔馳e去上班,或洽談客戶。女主人可以開一個mini clubman購物、接送小孩,順便周末一家人可以郊游。
如果他們事業不錯,有了更多預算和更高階的生活追求,可以入手一輛model s,在上海可以免去9萬塊的牌照費和2萬塊的黃牛代拍費。無論出席宴會還是日常代步,形象很酷。
而在三四五線城市,多數仍是初次購車。他們需要以一當十,以不變應萬變。而且,他們往往家庭成員更多,如二胎、雙方家長、更多的親戚。同時,他們很可能是小業主,有自己的一攤小生意,偶爾需要拉個貨,裝個大件什么的。
另外,他們居住的城市附近,往往有不少名勝古跡,生活節奏相對又慢,所以一家人去旅行的機率更多。當然,他們還年輕,希望新車不要給他們丟面子,在滿足一家人需求之后還能保留一點小個性。
最后,他們熱愛生活也習慣了精打細算,喜歡在柴米油鹽中體會生活的小確幸——說人話就是,越便宜越好。
這時候,他們需要一部車,能滿足他們所有愿望。
然后,橫著過一遍:310真便宜,可惜小了。730不錯,超出預算了。內心os結束。
最后,預售價4.48萬-5.98萬還帶7座的寶駿310w躲在幕布后,嘟囔一句:你們看我?它不知道,不久之后會有一幫媒體人喊:燈光!話筒!310w說出你的故事。
4車主故事,二線消費者為什么選了它?
車聚君特意找到一位叫“行者”的準車主,他已經交了寶駿310w的定金,坐等上市提車。他的故事是這樣的:
行者生活在常州,第二個孩子剛剛出生。他的媽媽專門過來照顧小女兒,每天穿梭在醫院與家之間,母親的辛勞讓行者心疼。但行者預算有限,最多只想拿出6萬的落地價為家人買輛遮風擋雨的車,要求卻不能少:
空間,除了能夠帶上一家人,最好能把每個人的行頭也裝下;
好看,面包車是很能裝,但外形沒面子,以后妻子也會偶爾使用;
實用,造型和做工盡量能精致些,毛病少一些;
價格,5萬元左右,越便宜越好。
直到上海車展看見310w,行者覺得就是它了。訂車當天,行者特意帶上家人,一同體驗了實車的感受。盡管兒子不太喜歡外觀,但在空間的利誘之下還是屈服了——畢竟在最后一排可以擺滿小朋友的各種玩具。
你看,寶駿本來是奔著三四五線的目標客戶去的,結果一不留神連常州這樣的二線城市的消費者也相中了。之前車聚君說過:20萬之內的車進入了泛品牌時代,連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也會有奔馳車主給家人買一部代步。
合資與自主之間、一二線和三四線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而清晰的是人性的本能,和對共同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是五菱、長城、吉利們的春天。
車聚小結:
當車聚君把自己新創的mpw(multi-purpose wagon)概念解釋給行者聽時,他一臉茫然。這就對了,正如亨利說的,要創造消費者不知道但想要的新物種。
長城的魏建軍也說過類似的話:汽車的定義與標準一直很模糊,但只要做到了品類領先,領導者就是標準。
寶駿310w確實是一個新品類,能否成為這個品類的爆款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